与死神抢夺生命,为患者赢得生机,这就是第一师医院急诊监护病房(EICU)。EICU是由41名医护人员组成的医疗救治团队,其中女性25名。团队以优质的医疗服务和技术赢得了患者及家属的好评。2023年,EICU荣获第一师医院&濒诲辩耻辞;叁八红旗集体&谤诲辩耻辞;&濒诲辩耻辞;五一巾帼标兵岗&谤诲辩耻辞;。
&濒诲辩耻辞;骨髓通道建立完毕,已推入肾上腺素1mgiv……”
&濒诲辩耻辞;患者再次出现室颤,准备除颤&丑别濒濒颈辫;&丑别濒濒颈辫;静推胺碘酮150mg……”
&濒诲辩耻辞;患者转为窦性心律&丑别濒濒颈辫;&丑别濒濒颈辫;&谤诲辩耻辞;
抢救了20多分钟的患者,终于恢复心跳,因患者广泛前壁心肌梗死、心脏左主干病变严重、反复致命性心律失常,第一师医院胸痛中心、急诊医学中心医疗团队为患者开展了&濒诲辩耻辞;体外膜肺氧合(ECMO)支持下行冠脉支架植入术(PCI)&谤诲辩耻辞;,并转至EICU继续给予ECMO支持,同时给予心肺复苏后目标化体温管理、感染防控、全胃肠内营养支持治疗、脑氧监测等治疗。
图为2月26日,第一师医院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吴燕(右一)正在查看危重患者病情。 胡珺 摄
术后是患者能否脱离生命危险的关键时期,任何一项生命体征的变化预示着病情的变化与进展,患者术后72小时内,EICU医疗团队一直守在患者身旁,时刻关注着ECMO屏幕流量参数、监护仪各项参数及各类辅助检查结果,并利用床旁超声动态评估心脏功能、肺部等情况,一线医护人员及时在科室微信群里汇报,根据评估结果大家讨论后,共同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。最终患者成功撤离呼吸机,拔除气管插管,转为给予面罩吸氧,生命体征趋于平稳,成功脱离生命危险。
该患者的成功救治,只是EICU工作的一个缩影,全力抢救重症患者,创新管理与救治理念,展现出了EICU强大的急救能力,这支以女职工为主的团队,用突出的工作业绩和良好的精神风貌,展示了新时代女性的使命与担当。
是责任、是坚守、更是突破。2023年,EICU在第一师医院党委委员、副院长、急诊医学科学科带头人吴燕的带领下,以及全科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,全年无有效投诉、无医疗纠纷。近年来,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急诊科的持续帮扶下,科室在南疆率先开展了ECMO技术,目前,该技术处于南疆领先水平,在本地区享有很高的盛誉。EICU开展特色的监测技术如PICCO监测技术、NIRS监测技术、能量代谢监测技术、重症超声评估等技术,为危重患者病情的评估提供了可靠依据,也是危重患者精准治疗的基石,科室开展机械通气技术、CRRT技术、血液灌流技术、人工肝等技术为不同器官受损的患者提供支持治疗,帮助患者渡过急性期,挽救患者的生命,多项技术的开展对各种车祸伤、高空坠落伤等多发、重型创伤的抢救成功率不断提升。
不负青春,勇往前行。在日常工作中,EICU女职工用细心、耐心、热心,为每一位患者提供周到的服务,她们辛勤地付出多次被患者及家属夸赞。守护生命&濒诲辩耻辞;零&谤诲辩耻辞;距离,EICU医护人员经常走进社区、学校、街头等,开展急救知识培训,并现场演示和教授&濒诲辩耻辞;海姆立克&谤诲辩耻辞;徒手心肺复苏术。
一路汗水、一路艰辛。EICU在2023年成功申报师市级科研课题2项,护理申报院内科研课题1项,成功申报新技术、新项目2项,科室人员共发表论文4篇。
急诊科主任黄元飞说:
急诊监护病房紧紧围绕&濒蝉辩耻辞;以服务患者为中心&谤蝉辩耻辞;的核心思想,通过强化管理,引进新技术,提高技术水平及服务质量,扎实做好各项工作。科室女职工更是展现出了开拓进取、努力拼搏、团结奋进的精神风貌,相信在医护团队的共同努力下,最终建设成为&濒蝉辩耻辞;国家级急诊医学中心&谤蝉辩耻辞;。